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tato Basic Seeds and Grade One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6T 106-2023 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的生产技术流程,提高马铃薯种子的质量。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出一些重要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繁殖材料要求
标准指出,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作为繁殖材料,并且要求繁殖材料必须来自具有资质的种薯繁育单位。这一规定强调了种薯来源的重要性,确保种薯质量可靠,避免因品种不适或种薯携带病害影响后续种植。
二、种薯处理
在种薯处理环节,标准明确要求对种薯进行分级筛选,剔除病虫害感染及机械损伤的种薯。同时,还规定了种薯催芽前需经过消毒处理,例如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于种薯表面的病菌,为后期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三、播种技术
关于播种技术,标准提出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播种期,一般以土壤表层5厘米处温度稳定在7℃以上时开始播种最为合适。此外,还强调了合理的行距株距配置,通常情况下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之间,株距则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这样既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水分管理和肥水调控。在幼苗期要适当控制灌溉量,防止徒长;进入块茎膨大期后,则需要增加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施肥上主张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植株生长状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
五、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手段减少病源基数;其次,在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但要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次数操作,切忌滥用药物造成环境污染。
六、收获与贮藏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建议待植株叶片大部分枯黄脱落后再进行采收,此时块茎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收获后的种薯应及时晾晒去除多余水分,并按照大小规格分别堆放,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温度维持在1-3℃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以延长种薯保存期限。
以上便是对《DB5306T 106-2023 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事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