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工造雪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开展人工造雪气象服务的相关单位及滑雪场地。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Snowmak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730-2023人工造雪气象服务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人工造雪气象服务的技术规范,旨在为人工造雪活动提供科学、系统的气象保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河北省内开展的人工造雪相关气象服务工作。这表明,本标准不仅限于特定区域或设施,而是覆盖整个河北省范围内所有与人工造雪相关的气象服务需求。
2. 术语和定义
- 人工造雪:通过人工方式将水转化为雪的过程。
- 气象条件:影响人工造雪效果的各种自然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
这些定义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标准中的专业词汇,确保沟通无误。
3. 气象观测要求
标准要求在造雪区域设置专用气象站,并定期监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向及风速等关键指标。同时强调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每小时一次,以确保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
4. 预报服务内容
包括短期(1至3天)和中期(4至7天)天气预报服务。短期预报需重点关注气温是否达到造雪所需阈值,而中期预报则用于规划造雪作业时间表。此外还特别提到要结合历史同期气候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5.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当预测到可能影响造雪质量或进度的极端天气事件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例如,在强冷空气来临前应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准备措施。
6. 应急响应方案
针对突发性恶劣天气状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处理流程。一旦发生超出预期范围的情况,可以迅速启动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7. 档案管理
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以及服务记录都必须妥善保存至少三年以上以便日后查阅参考。这样做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8. 培训考核制度
对参与人工造雪气象服务工作的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操作。培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两方面。
9. 监督检查机制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甚至处罚。这种强有力的监管手段能够有效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DB13/T 5730-2023人工造雪气象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出发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在促进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