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High-Precision Personnel Localization System in Metal and Non-Metal Underground M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721-202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地下矿山环境下的人员定位系统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以帮助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给出了“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指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环境中,能够实现对井下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精确获取、传输、处理和显示的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系统的功能性和适用范围,即不仅限于简单的定位,还涵盖了数据的综合管理与展示。
系统构成及技术要求
1. 系统组成
- 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应由地面中心站、井下分站、标识卡、传输网络等主要部件构成。
- 地面中心站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井下的信号,并向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
- 井下分站则用于接收标识卡发送的信息,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其传递给地面中心站。
- 标识卡佩戴于每位工作人员身上,作为个人身份识别设备。
- 传输网络确保了信息从井下到地面之间的可靠连接。
2. 技术指标
- 定位精度:要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定位误差不超过±0.3米。
- 数据传输速率:最低支持5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 工作温度范围:适应-20℃至+60℃的工作环境。
- 防爆性能:符合GB3836.1-2010中的相关规定,确保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使用。
系统安装与调试
- 安装要求
- 所有设备的安装必须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确保结构稳定且便于维护。
- 在选择安装位置时,需考虑电磁干扰因素,避免影响定位精度。
- 必须保证所有的电缆接头都进行了防水密封处理。
- 调试步骤
- 初步检查所有硬件是否正确安装到位。
- 对每个标识卡进行单独测试,确认其能正常工作。
- 进行整体系统的联调,验证各部分协同工作的效果。
- 最后进行全面的功能性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定位准确性、响应时间等。
使用与维护
- 用户手册应当详尽说明如何正确使用系统以及日常维护的基本方法。
- 定期维护是保持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 当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排查。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旨在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