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铝合金建筑型材—电泳涂漆型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建筑用铝合金电泳涂漆型材。
Title:Aluminum Alloy Construction Profiles - Electrophoretic Painted Profi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Q23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铝合金建筑型材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电泳涂漆型材因其优异的装饰性能和耐腐蚀性备受青睐。在这一领域,标准的更新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2部分:电泳涂漆型材》(以下简称“本标准”)的新旧版本对比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新版本中关于膜厚要求的变化及其应用方法。
膜厚要求的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对电泳涂漆型材的膜厚要求较为宽松,仅规定了最低限度,而未提及最高限制。然而,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膜厚上限的规定。具体而言,要求电泳涂漆型材的干膜厚度不得低于9μm,同时不得超过35μm。这一变化反映了行业对产品质量控制更加严格的要求,旨在确保产品的耐用性和一致性。
新标准下膜厚要求的应用方法
1. 检测方法的选择
为了准确测量电泳涂漆型材的膜厚,应采用符合标准规定的仪器和技术手段。通常使用磁性测厚仪或涡流测厚仪来测定干膜厚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测试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并且避开边缘等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区域。
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生产环节,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校准测量设备,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如电压、时间等来优化涂装效果,使最终产品的膜厚达到既定标准范围。
3. 应对措施
如果发现成品的膜厚超出规定范围,则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例如,如果膜厚不足,则可以适当延长处理时间或增加电压;若膜厚超标,则可通过减少施加电流等方式解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2部分:电泳涂漆型材》新版标准对于膜厚的具体规定不仅提高了行业门槛,也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