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在设计阶段的技术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及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
Title: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Intelligent Rail Transit System - Part 1: Design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656.1-2023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 第1部分:设计要求》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指导。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总则
标准强调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应以安全可靠为基础,注重环保节能,同时要结合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实现高效便捷的服务。这表明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社会效益。
2. 系统构成
明确指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由车辆子系统、线路子系统、供电子系统、通信信号子系统以及站台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功能重复或缺失的情况。
3. 车辆子系统
要求车辆具备自动驾驶能力,并配备先进的故障诊断系统。此外还提到列车编组灵活,可根据客流量调整车厢数量。这些规定旨在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4. 线路子系统
对于线路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参数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等指标。同时强调了线路布局应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供电子系统
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接触网形式的选择以及供电方式的设计。推荐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并且需要保证供电质量稳定可靠。
6. 通信信号子系统
此章节重点讨论了通信网络架构和信号控制策略。建议构建冗余备份机制以增强系统的容错性,并且提倡使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来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7. 站台子系统
关于站台的设计,标准特别关注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例如设置了无障碍设施,确保特殊人群能够顺利进出车站;还规定了站台长度与列车长度相匹配的原则,防止因站台过短而造成安全隐患。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及简要说明,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各项条款的具体含义及其背后逻辑关系。希望上述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