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瓜杂交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繁育技术、杂交制种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西瓜杂交制种的生产和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ybrid Watermelon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651-2023 西瓜杂交制种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西瓜杂交制种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从生产环境、亲本种子要求、田间管理到种子收获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为西瓜杂交制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在生产环境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制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三年内未种植过葫芦科作物的地块。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病虫害交叉感染,确保西瓜种子质量。同时,要求周围3公里范围内无其他西瓜品种种植,以避免异花授粉导致种子纯度下降。
关于亲本种子的要求,标准强调亲本种子必须来自具有资质的育种单位或企业,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确保其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均达到国家标准。此外,亲本种子在播种前还需进行精选处理,剔除杂质和不饱满种子,以提高播种质量。
在田间管理环节,标准对隔离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空间隔离上,要求自然风向传播花粉的距离不得少于2公里;在时间隔离上,则需保证不同品种的开花期错开至少15天以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因素对西瓜杂交制种的影响,保障种子纯度。
另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人工授粉这一关键步骤。规定人工授粉应在上午7时至9时进行,此时花朵开放最为旺盛,便于操作。授粉后需挂牌标记,以便后续跟踪观察。并且要求每个授粉工每天授粉数量不得超过500朵,这样既能保证授粉质量,又能减轻工人负担。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来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同时,允许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在种子收获阶段,标准指出当果实表现出该品种特有的色泽和风味特征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及时晾晒脱粒,确保种子充分干燥。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防止霉变。最终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入库。
总之,《DB61/T 1651-2023 西瓜杂交制种技术规范》从多个层面系统地规范了西瓜杂交制种全过程,对于提升西瓜种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推动西瓜产业健康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