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体系框架、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陕西省内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New-type Smart 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635-2022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标准要求对数据按照敏感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具体来说,数据被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三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级别。这一分类体系有助于明确不同类别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对于高风险的数据,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
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标准强调了从数据采集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在数据采集阶段,应确保数据来源合法合规,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在存储阶段,要实施加密存储、定期备份以及权限管理;在使用阶段,需建立数据使用审批流程,限制非授权访问;在共享与交换环节,采用安全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最后,在数据销毁时,应彻底清除数据痕迹,防止信息泄露。这种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在整个流程中的风险。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标准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应急预案、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定期演练等内容。当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组织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定位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态发展,并及时通知相关方,做好后续恢复工作。此外,还应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整体安全性。
数据安全培训教育
为提高相关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标准特别强调了持续性的培训教育活动。这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培训,如法律法规学习、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等,也涵盖新技术应用培训,如区块链技术在数据保护中的应用等。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构建起一道坚实的人防屏障。
以上是对《DB61/T 1635-2022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规范》中部分核心内容的解读。这些规定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有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落实数据安全措施,促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