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内容、艺术风格与主题、空间布局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设计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Art in Urban Rail Transit - Part 1: Design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6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技术规范》第一部分聚焦于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设计要求,该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标准强调公共艺术应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要求设计师在创作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例如,第3.1条明确指出:“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应当反映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这意味着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都应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不能千篇一律。比如,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其地铁站内设置的艺术品可以融入秦汉文化元素,而上海则可结合现代都市文化特征来构思。
空间布局与功能性考量
在空间布局方面,第4.2条规定了公共艺术品的位置选择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不会妨碍乘客正常通行及紧急疏散。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内人流密度的变化,合理安排艺术品的位置以避免拥堵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注意艺术品的高度与尺寸设计,既要保证视觉效果又要符合安全标准。
材料选择与耐久性保障
关于材料的选择,第5.1条特别提到:“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能,并且易于清洁维护。”这不仅关系到艺术品本身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到日常运营中的管理成本。因此,在挑选材料时需综合考虑材质特性、环保因素以及经济可行性等因素。
安全性与无障碍设计
为了确保所有使用者都能方便地欣赏这些艺术品,第6.3条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设置适当的坡道或电梯连接不同楼层之间的艺术品展示区;对于视力障碍者,则可以通过触觉引导标识等方式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另外,还需注意安装固定装置的安全可靠性,防止意外脱落造成伤害。
创新性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创新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第7.2条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创作,推动公共艺术向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以上就是对《DB61/T 1629-2022》中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设计要求的一些重点解读。希望有助于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共同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