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固体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质量检验与验收、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平菇固体菌种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lid Spawn of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622-2022《平菇固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平菇固体菌种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术语
- 标准适用于以棉籽壳、木屑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平菇固体菌种。明确了适用范围,有助于从业者了解标准的应用边界。
2. 环境条件
- 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到70%范围内。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确保菌种质量。
3. 培养基配制
- 培养基配方推荐使用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这样的配比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菌丝生长。
4. 灭菌处理
- 灭菌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达到1.5kg/cm²,持续时间2小时。高温高压灭菌能彻底杀灭微生物,保障后续操作的安全性。
5. 接种操作
- 接种前需对工具和双手进行严格消毒,接种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完成。此步骤强调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外界污染影响菌种纯度。
6. 发菌管理
- 发菌期间要定期检查菌袋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ux,有利于菌丝健康生长。
7. 质量检测
- 成品菌种应具备完整饱满的菌块,无明显病虫害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菌丝活力良好。这一步骤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合格性,为后续栽培提供了可靠保障。
以上内容基于DB61/T 1622-2022标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从事平菇固体菌种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