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余甘果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处理、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出圃要求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余甘果嫁接育苗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hyllanthus embl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485-2022《余甘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余甘果的嫁接育苗过程,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苗木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用于嫁接的砧木和接穗的选择标准。砧木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二年生实生苗,其直径应在0.5cm以上。接穗则要求来自优良品种母树上的当年生枝条,且长度不少于15cm,粗度在0.3cm至0.8cm之间。此外,接穗采集后需立即剪除叶片,并用湿布包裹以保持新鲜度。
嫁接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劈接法进行嫁接操作。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砧木顶端正中心垂直切下一道深度约为2cm的切口;然后将接穗削成楔形,确保两侧削面光滑平整且长度与砧木切口相匹配;最后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两者形成层紧密接触,用塑料薄膜带扎紧固定。完成嫁接后的植株需要放置于遮阴环境中养护,避免阳光直射。
苗圃管理
对于嫁接后的苗圃管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适时施肥促进苗木生长,以及密切观察是否有病虫害发生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温,防止苗木因过热而受损。
检疫与检验
为确保苗木质量符合要求,标准强调了严格的检疫与检验程序。所有出圃的苗木都必须经过专业机构检测,确认不携带任何有害生物后方可发放合格证。同时,还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苗木来源、嫁接日期、生长状况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余甘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材到成品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还特别注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这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有助于推动余甘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