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裸燕麦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旱地裸燕麦的无公害栽培生产。
Title:Code for Non-pollut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Naked Oat in Arid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630-2019《旱地裸燕麦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宁夏地区旱地环境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裸燕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确保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1. 种子处理
规程中明确指出,种子处理是保证播种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并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 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剔除杂质。
- 种子消毒:采用温水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式预防病害发生。例如,使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0分钟,或者按照说明书比例配制杀菌剂溶液进行拌种。
2. 播种时间与密度
根据规程规定,最佳播种时间为当地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过早容易遭受冻害,而过晚则会影响幼苗生长及后期发育。对于播种密度,建议每亩播种量控制在4~6公斤之间,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范围内。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为植株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3. 施肥管理
肥料施用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使用,确保土壤养分均衡。追肥则需根据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补充氮磷钾等元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拔节期至抽穗前这一关键时期内,要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以促进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4. 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首先,通过合理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其次,在田间发现病虫害初期就应及时采取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最后,在必要情况下才可考虑化学农药的应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5. 收获与储藏
当裸燕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要尽快晾晒干燥,防止霉变。储藏期间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适宜温度湿度条件,定期检查粮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便是对DB64/T 1630-2019《旱地裸燕麦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核心内容的详细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