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羔羊早期补饲的技术要求、补饲方法、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羔羊的早期补饲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Supplementary Feeding of Lamb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619-2019《羔羊早期补饲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宁夏地区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羔羊早期补饲的技术操作,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羔羊早期补饲的时间节点。根据标准规定,羔羊出生后7至10天即可开始补饲。这一时间点的选择是基于羔羊消化系统的发育情况以及对饲料的兴趣程度。此时,羔羊已具备一定的采食能力,并能从外界获取营养补充母乳不足。
其次,关于补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标准要求补饲料应富含蛋白质、能量及必需氨基酸,同时需保证钙磷比例适宜,以满足羔羊快速生长的需求。推荐使用优质的植物性蛋白原料如豆粕或棉籽饼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配合玉米等谷物提供充足的能量。此外,还应注意添加维生素A、D、E以及微量元素铁、锌等,这些对于羔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再者,在补饲方法上,建议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即在羊舍内设置专用的补饲槽,让羔羊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饲料。同时,要定期检查并清理槽内剩余饲料,防止发霉变质影响羔羊健康。另外,随着羔羊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日粮中的固体饲料比例,减少母乳依赖直至完全断奶。
最后,强调了饲养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促进羔羊健康成长。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并确保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此外,还需密切观察羔羊的行为表现和生理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羔羊早期补饲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养殖户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羔羊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