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田杂草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杂草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Weeds in Potato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602-2019 马铃薯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中杂草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态调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杂草防控措施,旨在保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防治是基础,要求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选用抗病虫品种,实施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构建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而不利于杂草滋生的田间环境。例如,通过前茬作物选择豆类或禾本科作物,可以有效降低次年马铃薯田杂草基数。
物理防治强调人工除草与机械除草相结合,在杂草幼苗期及时清除,减少杂草与马铃薯争肥争水争光。标准建议使用旋耕机等设备进行浅耕灭茬,深度控制在3至5厘米,既能消灭表层杂草又不伤及马铃薯根系。
化学防治部分最为关键,明确了不同类型的除草剂适用场景。在播前土壤处理上推荐使用氟乐灵乳油,每亩用量100至120毫升兑水40至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后需混土5至7厘米以提高药效。芽前封闭处理则可选用异丙甲草胺,每亩用量150至200毫升兑水30至40公斤喷洒,形成药膜覆盖地表。对于已出苗马铃薯田块,若出现阔叶杂草可采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茎叶喷雾,每亩用量80至120克兑水30至40公斤,注意避开高温时段作业以免产生药害。
生态调控作为辅助手段,提倡通过种植绿肥作物、保留田间适度植被等方式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增强自然控草能力。同时强调要定期监测田间杂草种群动态,掌握其发生规律,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总之,这项地方标准整合了多种防控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马铃薯田杂草综合防治体系,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