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改厕后粪尿还田的技术要求、处理方法、施用方式及环境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农村地区改厕后粪尿的资源化利用与还田处理。
Title:Rural Toilet Reno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ecal Sludge and Urine Returning to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760—2023农村改厕粪尿还田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农村厕所改造后粪尿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指导文件。该标准从粪尿收集、处理到还田全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标准中明确指出,粪尿收集设施应密封良好,避免泄漏污染环境。储粪池需采用防渗漏设计,并定期清理维护以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在处理环节,推荐使用生物发酵法或高温堆肥法将粪尿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发酵法要求控制温度在50℃以上持续7天以上杀灭病原菌,而高温堆肥法则需要堆体中心温度达到55℃并维持至少3天时间。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有害微生物含量,确保安全使用。
对于还田应用部分,规定了不同作物类型下的施用量上限。例如粮食作物每公顷每年不得超过30吨,蔬菜类作物则限制为20吨以内。同时强调施用前必须充分腐熟,且不可直接接触植物根部以免烧苗。此外还提到应当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搭配化肥使用,实现养分平衡供应。
本标准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在整个过程中都强调要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比如在运输环节要求使用专用密闭车辆;作业时注意避开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并且提倡就近就地消化原则减少长途转运带来的风险。
总之,《DB14/T 2760—2023》为农村改厕后的粪尿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