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绿豆地膜覆盖穴播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地绿豆地膜覆盖穴播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ole Sowing with Mulching in Upland Mung Bea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762—2023旱地绿豆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旱地绿豆种植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为旱地绿豆的地膜覆盖穴播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于提高绿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西省境内年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的旱地绿豆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绿豆种植需要特殊的栽培技术。
其次,在播种前准备阶段,标准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绿豆品种,并进行种子精选。具体来说,种子纯度应达到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0%,净度不低于99%。同时,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药剂拌种或温汤浸种等。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进入播种环节时,标准规定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深度。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分至清明期间,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萌发。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过浅会导致水分不足影响出苗,过深则会延缓幼苗出土时间。此外,穴播行距设定为40-50厘米,穴间距为20-30厘米,每穴播种量为5-7粒,覆土厚度保持在2-3厘米。
关于地膜覆盖,标准强调选用宽度为80-100厘米、厚度为0.006-0.008毫米的聚乙烯透明地膜。在铺设地膜之前,需先平整土地并施足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地膜铺设要做到紧贴地面无皱褶,四周压实牢固,以确保保温保湿效果。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合理的灌溉施肥措施。当绿豆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应及时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灼伤幼苗。整个生育期内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量浇水,特别是在开花结荚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追肥方面,建议在初花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在盛花期再追施一次,用量同上。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综合防控手段。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总之,《DB14/T 2762—2023旱地绿豆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各个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农民朋友更好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从而实现绿豆高产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