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粱在盐碱地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盐碱地高粱的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film Double-ridge Furrow Sowing of Sorghum i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741—2023《高粱盐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在盐碱地条件下种植高粱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指出,选择土壤pH值在8.5以下、地下水位不低于1米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区域。整地时要求深耕25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每公顷用量为30吨至45吨,同时进行平整作业以确保垄面高低一致。
覆膜方式
采用全膜覆盖技术,覆膜宽度为90厘米,膜间距离60厘米。播种前需将地膜铺设好并压实四周,防止大风掀膜。覆膜后要及时检查,发现破损处立即修补,避免影响后续出苗率。
播种方法
推荐使用机械播种机进行作业,行距控制在60厘米左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每穴下种2-3粒种子即可。播种结束后要立即覆土镇压,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田间管理
苗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定苗,保留健壮植株。整个生育期内还需多次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
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生物或物理措施加以控制。对于常见的高粱蚜虫可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处理;锈病可选用粉锈宁类杀菌剂进行喷洒。
收获
当高粱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即可开始收获。机械化收割时应注意调整割台高度,避免损伤穗轴。收获后的高粱应及时晾晒干燥,入库保存前要经过精选分级处理。
以上内容基于DB14/T 2741—2023标准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提炼与阐述,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