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谷子提纯复壮绿色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子处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储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红谷子的提纯复壮和绿色生产过程。
Title:Red Millet Purification and 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5T 60-2023《红谷子提纯复壮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谷子的提纯复壮及绿色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提纯复壮”进行了明确界定:通过系统选育、繁殖和推广等手段,使品种保持其优良特性并逐渐恢复其种性。这一定义强调了提纯复壮不仅是简单的种子筛选,更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遗传学、农艺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应用。
生产环境要求
在生产环境中,要求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灌溉用水需符合GB 5084的规定。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坏以及最终产品的品质。例如,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能够促进养分吸收,而足够的有机质则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部分指出,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杂质和病虫害感染严重的颗粒,并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等方式进行消毒。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为后续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建议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机械播种,以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有利于出苗整齐。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合理的种植密度(行距40cm,株距15cm),以及适时适量施肥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合理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平衡施肥则有助于避免因营养过剩或不足导致的问题。此外,在水分管理上,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及时灌溉对于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收获与储存
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建议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左右时即可开始收获。过早收获可能造成产量损失,而过晚则容易受到鸟害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至于储存条件,则需要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以防止霉变和虫害侵袭。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较为重要的内容及其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提升红谷子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