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糜子杂交种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选择与保存、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及种子质量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糜子杂交种的制种生产过程。
Title:Millet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417-2023 糜子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的关于糜子杂交种制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经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良品种,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这意味着在制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品种来源,防止混杂现象发生。
二、隔离措施
规定了空间隔离距离不得少于500米,并且周围20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其他可能与之杂交的作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污染,保证种子质量。
三、播种管理
建议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方式,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15-20厘米左右。同时要注意适时播种,一般春播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夏播则需提前到6月中下旬完成。
四、田间管理
强调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在抽穗期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并及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五、收获加工
明确了当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脱落时即可开始收割,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晒作业。随后将收获后的谷粒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再通过清选设备去除杂质后入库保存。
六、档案记录
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品种信息、播种日期、施肥情况等详细资料。这有助于追溯整个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最终产品储存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为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