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护边员信息报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信息内容、报送流程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护边员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的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和管理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Reporting by Border Guards - DB15T 2990—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990—2023护边员信息报送规范》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护边员在执行任务时的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信息采集环节,标准明确要求护边员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相关信息。具体而言,第4.1条指出,“护边员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观察、询问当事人及周边群众等。”这意味着护边员不仅要依靠自身的感知能力,还应该主动与相关人员交流,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其次,在信息整理方面,第5.2条规定,“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必须经过初步筛选和分类处理。”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护边员需要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可以忽略,并按照类别归档保存,以便于查询和使用。
再者,关于信息报送的具体流程,标准在第6.1条中强调,“信息报送应当遵循‘第一时间’原则。”即一旦发现紧急情况或重要事件,护边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将相关信息上报给上级部门。此外,第6.3条还特别提到,“信息内容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误解的可能性。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信息安全问题。第7.1条指出,“任何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均不得随意泄露。”护边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敏感资料,都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擅自传播或用于其他用途。
综上所述,《DB15/T 2990—2023护边员信息报送规范》从信息采集、整理到报送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护边员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边境地区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