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基本原则、检测方法、净化程序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种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seudorabies Purification in Swine Breeding Farms - DB4113T 040-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3T 040-2023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为种猪场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伪狂犬病净化:指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将种猪场内伪狂犬病毒清除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过程。
解读:该定义明确了净化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彻底清除病毒,还包括将其控制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范围内。
二、组织管理
2. 应成立由场长任组长的伪狂犬病净化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并监督执行。
解读:强调了领导层的重要性,确保资源调配和决策效率,保障净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监测与诊断
3. 每季度应对全场猪群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采用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主要检测方法。
解读:规定了监测频率和检测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免疫程序
4. 新引进种猪需隔离观察至少30天,并完成两次疫苗接种后方可混群饲养。
解读:此条旨在减少引入新猪带来的风险,通过隔离和多次免疫提高免疫力。
五、生物安全
5. 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须淋浴更衣换鞋。
解读:严格控制人流物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实现净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六、淘汰与扑杀
6. 对连续三次检测呈阳性且无治疗价值的猪只应立即淘汰处理。
解读:对于确诊为阳性且无法治愈的个体果断处置,避免成为传染源。
七、档案记录
7.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引种记录、免疫档案、检测报告等。
解读:完整的档案资料不仅便于追溯问题源头,也为后续评估净化效果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八、效果评价
8. 净化完成后应连续两年未检出野毒感染病例方可认定为净化成功。
解读:设定较长的观察期以确保净化成果稳定持久,防止因疏忽导致复发。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关键部分的重点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