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造革与合成革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原则、要求、核算方法、报告内容及质量保证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人造革与合成革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报告,也可为政府主管部门、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对人造革与合成革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与核查提供参考。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of Artificial Leather and Synthetic Leather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各行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在人造革与合成革行业中,《TCNLIC 0135-2024 人造革与合成革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通用技术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为相关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引。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的一项重要变化——“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范围”,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能源消耗数据统计范围的变化
相较于《TCNLIC 0135-2023》,新版标准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范围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增了间接能源消费的定义
新版标准明确指出,间接能源消费不仅包括外购电力、热力等二次能源,还应涵盖因使用这些二次能源所导致的间接排放。例如,如果企业通过电网获取电力,则需要根据电力来源计算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其纳入总排放量中。这一调整使得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更加全面和准确。
2. 细化了直接能源消费的范畴
在直接能源消费部分,新版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燃料属于直接排放源。比如,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视为直接排放,而液化石油气(LPG)燃烧则被单独列出作为一类特殊燃料处理。这种分类有助于企业更精确地识别自身排放源。
3. 引入生命周期视角
针对某些特定原材料如石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情况,新版标准鼓励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来估算其潜在影响。这意味着企业在计算碳足迹时,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实际操作环节,还要考虑上游供应链可能带来的隐含排放。
应用实例分析
假设某个人造革生产企业每年消耗约10万兆瓦时的外购电力,按照当前全国平均发电结构比例(即火力发电占60%,可再生能源发电占40%),可以粗略估算出其间接排放量约为7,000吨CO₂当量。同时,该企业内部锅炉系统全年使用约500吨柴油用于加热工序,这部分直接排放量大约为1,600吨CO₂当量。此外,还需考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如聚氨酯树脂)在其制造阶段所产生的隐含排放。
通过上述三个维度的数据整合,企业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据此制定减排计划或参与碳交易市场活动。
总之,《TCNLIC 0135-2024》通过对能源消耗统计范围的优化升级,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希望本文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