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的基本要求、管理措施、服务要求、宣传引导以及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减少食物浪费的操作和管理。
Title:Operational Specifications for Reducing Food Waste in Catering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X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7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3T 347-2023《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操作规范》是一项旨在指导餐饮行业有效减少食物浪费的技术性文件。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帮助餐饮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
一、食品采购与储存管理
条文:5.1 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
解读:此条强调了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是减少食物浪费的基础。餐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客流量和消费趋势,合理安排进货数量。同时,定期盘点库存,及时处理临近保质期的食材,防止因管理不善导致的食物过期报废。
条文:5.2 储存环境需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确保食品新鲜度。
解读:良好的储存条件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降低腐败变质的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冷藏冷冻设备正常运转,控制温度湿度在适宜范围内;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食材,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清洁储存区域,消除虫害隐患等。
二、菜单设计与点餐服务
条文:6.1 菜单设计时应考虑顾客需求,提供小份菜品选择。
解读:灵活多样的菜单设置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在传统大份菜肴的基础上增加“半份”或“小份”的选项,让顾客可以根据自身食量点餐,从而减少剩余。此外,还可以推出拼盘服务,将几种风味相近的小菜组合在一起,既丰富了菜品内容,又减少了单个菜品的浪费几率。
条文:6.2 服务员应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并提供打包服务。
解读:员工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行为习惯。培训专业的服务员队伍,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营养学知识,能够准确判断一道菜的分量是否适合当前桌位人数;当发现客人可能超量点餐时,应及时提出建议;对于未吃完的食物,鼓励顾客带走,这样不仅减少了浪费,还能提升顾客满意度。
三、厨余垃圾处理
条文:7.1 设立专门的厨余垃圾桶,并做好标识区分。
解读:明确垃圾分类标准有助于后续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厨房内部应当配置足够的分类设施,如湿垃圾(剩饭剩菜)、干垃圾(包装袋)、可回收物(瓶子罐头)等,并且要定期清理,防止滋生细菌。同时,可以探索与其他机构合作,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或者生物能源,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条文:7.2 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厨余垃圾,应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
解读:即使经过上述努力仍会产生少量不可食用的部分,则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送至指定地点进行高温堆肥或者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过程,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操作规范》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应对日益严峻的食物浪费问题。作为从业者而言,只有真正落实这些细则才能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