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中医疗机构和人员相关数据元的表示、定义、属性及其描述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交换、共享与管理,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
Titl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 Data Elements - Part 14: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中国标准分类号:A07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223.14—2023政务信息资源 数据元 第14部分:医疗机构、人员》这一地方标准为规范政务信息中涉及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数据元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
1. 数据元标识符(DEI):数据元标识符是唯一确定一个数据元的代码,它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医疗机构数据元中,DEI可能用于标识医院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
2. 数据元名称:数据元名称应准确反映该数据元所描述的信息内容,避免使用模糊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如“医疗机构编码”明确指代医疗机构唯一的识别码。
3. 数据元定义:数据元定义是对数据元含义的具体说明,应该清晰、简洁且无歧义。对于“医疗机构类别”,其定义可以是“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和规模划分的类型”。
4. 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决定了数据元值域的范围,常见的有字符型、数值型、日期时间型等。比如,“成立日期”应当采用日期时间型。
5. 值域:值域是指数据元允许取值的集合。对于“医疗机构级别”,其值域可能是“一级、二级、三级”。
6. 表示格式:表示格式规定了数据元在信息系统中的显示方式。如“电话号码”可设定为“XXX-XXXX-XXXX”。
7. 数据元状态:数据元状态表明该数据元当前的状态,如已发布、已废止等。“已发布”的数据元可以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8. 生效日期:生效日期指明了数据元开始使用的具体时间。例如,“医疗机构编码”的生效日期为2023年1月1日。
9. 注释:注释用来补充说明数据元的相关信息。如果某数据元存在特殊情况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可以通过注释加以说明。
以上条文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帮助确保政务信息资源中关于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数据质量和共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