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从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inor Rescue and Protection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规范》DB3301/T 0404—2023 是杭州市地方性标准,于2023年实施。该标准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的全流程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条款。
一、服务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服务对象为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但不限于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要求服务机构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救助服务,确保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群体。
二、服务内容
标准规定了六大核心服务内容:
1. 生活照料: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未成年人饮食、住宿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2. 教育辅导:协助完成学业,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支持。
3. 医疗保健:组织健康检查,必要时安排专业治疗。
4. 心理援助:配备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5. 法律援助: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及代理服务。
6. 社会融入:帮助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促进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三、服务质量控制
强调服务机构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评估服务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接受专业培训,保持良好职业操守。
四、应急响应机制
对于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情况下的未成年人救助,标准提出了快速反应的要求。规定服务机构应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五、信息管理
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未成年人的基本信息、求助记录、服务过程等内容。强调信息保密原则,未经允许不得对外泄露任何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数据资料。
六、监督与评价
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服务机构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条款解读,旨在指导相关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