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冰麦33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冰麦33种子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Xiaobingmai 33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478-2023《小冰麦33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小冰麦33种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从标准中挑选若干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种子田选择与隔离区设置
标准指出,种子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均匀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特别强调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达到或超过2%。隔离区的宽度不得少于20米,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外来品种的花粉污染,确保种子纯度。隔离区内禁止种植其他小麦品种及近缘植物。
2. 播种期确定
播种时间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标准,小冰麦33的最佳播期应在当地平均气温降至12℃左右时开始,一般在9月中下旬。若播种过早,易导致冬前旺长,抗寒能力下降;播种过晚,则影响次年分蘖数和产量。
3. 种子处理方法
为了提高出苗率和防止病虫害,标准要求对种子进行精选、晒种以及药剂拌种处理。其中,药剂拌种推荐使用含咯菌腈成分的产品,按种子量的0.15%-0.2%比例施用,这样既能有效防治黑穗病等土传病害,又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4. 施肥管理
施肥策略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建议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比例控制在1:0.6:0.7左右。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完成。此外还应结合测土结果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如锌肥等,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5. 病虫害综合防控
针对小冰麦33常见的锈病、白粉病及蚜虫等问题,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病害高发季节,可选用三唑酮类杀菌剂喷雾防治;对于蚜虫,则可在发生初期选用吡虫啉类杀虫剂喷洒。同时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等生物措施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6. 收获与干燥
当小冰麦33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至安全水分范围内(通常不超过13%),并尽快入库储存。长期储存期间要注意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库房干燥清洁,避免霉变现象发生。
以上内容基于DB22/T 3478-2023《小冰麦33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升小冰麦33种子生产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