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Pond Culture of River Crab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481-2023《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提高河蟹的产量和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准备方面,该标准强调了池塘位置的选择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并且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此外,池塘底部需平整且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管理。对于池塘的清整工作,规定在放养前要彻底清除杂草并施加适量的基肥,为河蟹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其次,在苗种选择与放养环节,标准指出应当选用健康无病害的优质苗种,并且根据池塘的具体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通常情况下,每亩放养量控制在600至800只之间较为合适。同时建议采用多品种混养模式,比如搭配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鱼或鳙鱼来改善水质。
再者,在日常管理中,定期监测水体理化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pH值以及氨氮含量等参数都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例如换水或者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式。另外,投喂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地进行投饵,确保河蟹能够获得均衡营养的同时避免浪费饲料造成污染。
最后,在疾病防控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至关重要。除了做好环境卫生外,还可以通过轮作休耕制度减少病原菌积累。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则需要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诊断治疗。
综上所述,《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有助于促进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养殖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