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地土壤改良的基本原则、改良方法、质量要求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地土壤的改良工作,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Space Soil Impro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201—2023 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是广州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绿地土壤的改良工作,确保城市绿化质量和生态效益。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土壤采样与分析这一章节中,标准明确要求在进行土壤改良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取样和检测。具体来说,取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绿地范围内,并且每个取样点的深度需达到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对于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精确测定。这些数据将作为后续土壤改良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其次,在土壤改良措施部分,标准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改良方法。例如,当发现土壤板结严重时,可以采取深耕翻土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如果存在盐碱化问题,则可以通过施用石膏或硫磺来降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此外,还强调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性,建议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或者施加腐熟的农家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
再者,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标准特别指出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合理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同时,在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绿地的整体美观度,还能增强其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最后,在后期维护管理上,标准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比如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状况,并及时调整灌溉量和施肥频率;注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使用高毒性的农药;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现象出现等等。
综上所述,《DB4401/T 201—2023 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全面覆盖了绿地土壤改良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绿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