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兴安盟牛肉后备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措施、卫生防疫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兴安盟地区牛肉后备牛的标准化饲养管理。
Title:Xing'an League Beef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Management of Heif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兴安盟牛肉”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其品质与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密不可分。DB15/T 2975—2023《兴安盟牛肉》后备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为科学化、规范化饲养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饲养环境要求
规程明确指出,后备牛的饲养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圈舍建设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且干燥清洁。圈舍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设,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夏季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则需做好保暖工作,保证温度不低于5℃。这些措施旨在为后备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饲料配比原则
后备牛的饲料配比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规程强调,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4%,粗纤维含量应在10%-18%之间。同时,还需根据牛只年龄、体重及生产阶段调整精料与粗料的比例。例如,对于6月龄至12月龄的后备牛,建议精料占总干物质摄入量的40%-50%,而12月龄以上的牛只可适当增加至50%-60%。此外,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也至关重要,必须按照推荐剂量添加,以满足后备牛正常生理活动的需求。
三、日常管理规范
规程还对后备牛的日程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首先,在饮水方面,应保证全天候供应清洁新鲜的饮用水,尤其在炎热季节或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其次,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体重称量以及粪便观察等项目,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再者,实施计划免疫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防止疫病传播。最后,加强日常巡查,注意观察牛群的行为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四、繁殖期特殊管理
对于进入繁殖期的后备牛,规程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在发情鉴定上,可采用外部观察法结合直肠触诊法来判断母牛是否处于最佳配种时机。一旦确认发情,需密切监控其行为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另外,在妊娠期间,要特别关注营养供给,逐步提高能量水平,但避免过量饲喂以防胎儿过大导致难产。分娩前后还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感染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兴安盟牛肉》后备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环境控制到饲料调配再到健康管理等多个环节,为养殖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操作指南。遵循该规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后备牛的整体素质,还能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进而推动当地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