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绒山羊精液低温保存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绒山羊精液的采集、处理、保存及使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ow-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of Cashmere Goat Semen in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2967—2023《内蒙古绒山羊精液低温保存技术规程》是指导内蒙古地区绒山羊人工授精工作中精液保存的重要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采精与精液品质检查
标准规定,采精前需对公羊进行至少15分钟的适当运动,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采精后应立即检查精液品质,要求精子密度不低于10亿/ml,活力不低于0.75。此条文强调了采精前后准备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精液基本品质的严格要求,这是保证后续低温保存效果的基础。
二、稀释液配制
稀释液成分及比例是影响精液存活率的关键因素。标准中明确了稀释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柠檬酸钠、葡萄糖、EDTA等,并给出了具体配方和配制步骤。例如,稀释液中葡萄糖浓度应控制在2%左右,这有助于为精子提供能量来源。同时,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无菌条件,以避免污染影响精液质量。
三、低温保存温度与时间
标准指出,精液在液氮中的保存温度应保持在-196℃,短期液氮蒸汽相保存温度为-150℃至-180℃之间。对于不同保存期限的精液,推荐的保存温度有所不同。例如,短期保存(不超过6个月)可采用液氮蒸汽相保存,而长期保存则需完全浸入液氮中。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不同保存时间对精液活性的影响,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引。
四、解冻复苏
解冻复苏环节同样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使用35℃±0.5℃的温水浴进行快速解冻,解冻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解冻后需立即进行精子活力检测,确保复苏后的精子活力达到0.6以上才能用于人工授精。该条文强调了解冻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时间把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精子损伤。
五、档案管理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精液保存过程中的档案管理要求,包括采精日期、公羊编号、稀释倍数、保存温度、解冻记录等信息的完整记录。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追踪精液质量和来源,也为后续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以上是对DB15/T 2967—2023中一些核心条款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绒山羊人工授精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精液保存的成功率,促进内蒙古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