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湘烟7号的产地环境、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烘烤等生产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湘烟7号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Xiangyan No.7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614-2023 湘烟7号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湘烟7号的种植与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植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湘烟7号适宜在海拔200至800米之间的丘陵地带种植,土壤pH值应在5.5至6.5之间。这一要求确保了湘烟7号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因为适宜的海拔和酸碱度有助于提高烟草的品质和产量。
栽培密度
根据标准,每公顷种植株数应控制在18000至22000株之间。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保证烟株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烟叶的正常发育。
施肥管理
标准建议基肥施用量为每公顷300至400公斤复合肥,并且追肥应在移栽后30天内完成。施肥量和时间的选择对于烟叶的质量至关重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烟叶的香气和燃烧性。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要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具体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设置防虫网、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烟叶的安全性。
收获与调制
关于收获,标准指出当叶片呈现黄色且主脉变白时即可采收。调制过程中需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烟叶出现青筋或烤红现象。正确的收获时间和科学的调制工艺是保证烟叶品质的关键步骤。
以上内容基于《DB43/T 2614-2023 湘烟7号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对种植环境、栽培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与调制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