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市级湿地认定的基本原则、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及保护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岛市市级湿地的认定与保护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nicipal Wetland Identification and Prot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2T 18-2023《市级湿地认定及保护技术规范》是山东省青岛市为加强湿地资源管理、科学指导湿地保护工作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重点解读条款一:认定条件
该标准规定,市级湿地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面积达到20公顷以上,且湿地率不低于60%的自然或人工湿地;
2. 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起关键作用的湿地;
3. 包含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的湿地;
4. 具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湿地。
解读:这一条款明确了湿地认定的基本门槛,强调了湿地面积和湿地率的重要性,同时突出了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在认定过程中的地位。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科研价值的考虑体现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重点解读条款二:保护措施
标准要求对认定的市级湿地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 划定保护范围,设立界碑界桩;
2. 实施分区保护,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3. 禁止擅自改变湿地用途,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
4. 开展定期监测,评估湿地生态状况;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解读:这些措施从物理隔离、功能分区到行为管控,构建了全面的保护体系。分区保护模式借鉴了自然保护区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监测评估机制则为长期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重点解读条款三:修复要求
对于受损湿地,标准提出了修复原则和技术要求:
1. 优先恢复原有植被,改善生境条件;
2. 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维护本土生物多样性;
3. 采用生态友好型工程措施,避免二次破坏;
4. 配套建设监测设施,跟踪修复效果。
解读:修复工作强调了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同时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外来物种防控体现了全球性生态问题的重视,而监测设施的配备确保了修复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通过以上条款的解读可以看出,DB3702T 18-2023标准不仅关注湿地资源的保护,还兼顾了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地方湿地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