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公马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饲料与营养、日常管理、健康保健及繁殖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种公马的饲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Management of Stud Hor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7T 079—2023《种公马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公马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饲料与营养
5.1 原则
种公马的日粮应根据其年龄、体重、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合理配制。饲料种类应多样化,确保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均衡供给。例如,成年种公马每日需摄入优质干草约4-6kg,精料补充料0.8-1.5kg,同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预混料。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饲料配比的重要性。不同阶段的种公马对营养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定期评估并调整饲料配方。特别是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直接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关系到种公马的整体健康状态。
管理措施
6.2 环境条件
种公马舍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一般为15℃至25℃),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热应激。
解读:良好的环境条件对于维持种公马的生殖功能至关重要。过高的温度会降低精子活力,而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疾病。因此,定期检查舍内温湿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安装风扇或加湿器等是非常必要的。
健康监测
7.1 定期体检
种公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液常规检查、生殖系统超声波检查以及传染病筛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治疗,并暂停配种活动直至康复。
解读:健康监测是保障种公马正常工作的基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比如生殖器官炎症或隐性感染等,从而避免因病影响繁殖效率。此外,在特殊情况下还需增加检测频率,比如配种高峰期前后。
配种管理
8.3 配种频率
成年种公马每次配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天,每周配种次数不得超过4次。初次参与配种的年轻种公马每周配种次数不超过2次。
解读:科学合理的配种频率有助于保护种公马的身体机能,防止过度劳累造成生殖能力下降。尤其是初次参与配种的年轻个体,由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需谨慎安排配种计划。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受胎率,也有助于延长种公马的职业寿命。
以上内容基于DB3707T 079—2023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提炼与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