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引种的技术要求、引种程序、检疫与运输、引种后的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内种猪的引进及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wine Breeding Stock Int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482-2023《种猪引种技术规范》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指导和规范种猪引种工作。该标准适用于从外地引进种猪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1. 引种前准备
- 标准强调了引种前对引入地环境条件的评估,包括气候、水源、饲料供应等。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适宜的环境可以减少种猪的应激反应,提高适应能力。
- 要求制定详细的引种计划,包括运输路线、隔离区设置等,确保整个过程有序进行。
2. 种猪选择与健康检查
- 在种猪选择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年龄、体重、繁殖性能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种猪的生产效率。
- 强调种猪必须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史,并提供官方检疫证明。这一环节是为了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养殖安全。
3. 运输管理
- 运输过程中需注意温度控制、通风条件以及动物福利。标准建议使用专业的运输车辆,并配备经验丰富的押运人员。
- 规定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种猪的压力,同时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观察。
4. 隔离观察
- 引进后的种猪需要进入隔离区至少45天,期间要定期监测其健康状况。这是为了确认种猪确实健康且不会对现有群体构成威胁。
- 隔离期内还应对新引进的种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
5. 饲养管理
- 标准指出,在隔离期结束后,种猪方可转入正常生产区。此时应当根据种猪的具体情况调整饲养方案,比如饲料配方、饮水供应等。
- 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种猪来源、健康档案、配种记录等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可以有效提升种猪引种的成功率,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希望上述内容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