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豆树(Ormosia henryi Prain)营林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选择、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红豆树的人工栽培与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viculture of Precious Colorful Tree Species - Part 2: Ormosia henryi P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825.2-2023珍贵彩色树种营林技术规程 第2部分:红豆树》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红豆树这一珍贵彩色树种的营林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红豆树的种质资源保护、苗木培育、造林及抚育管理等全过程。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适用对象,为红豆树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二、种质资源保护
标准要求建立红豆树种质资源库,保存其遗传多样性。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禁止非法采伐和破坏,并定期开展种群动态监测。同时提倡通过嫁接、扦插等方式扩繁优良个体,确保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苗木培育
在苗木培育方面,标准规定了种子采集的时间节点(10月中下旬),以及播种前需进行的消毒处理。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播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50-200粒。出苗后要加强水肥管理,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造林技术
对于造林工作,标准建议采用混交林模式,与其它乡土树种搭配种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林时间宜选春季或秋季,株行距一般为2米×3米。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回填土壤要压实,灌足定根水。
五、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的重点在于病虫害防治和修枝整形。标准指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治理。修枝应在休眠期进行,去除枯死枝、病虫枝和过密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六、采伐更新
当红豆树达到成熟期(通常为20-25年)时,可进行合理采伐。采伐后应及时补植同龄苗木,形成梯级年龄结构,维持森林健康状态。同时鼓励采用择伐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的主要框架和技术要点,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保障红豆树的健康生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