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裹包青贮饲料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采用裹包技术制作青贮饲料的生产过程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Wrapped Silage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576-2023《裹包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裹包青贮饲料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裹包、青贮发酵、裹包青贮饲料质量评定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要求方面,标准指出原料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全株玉米或其他适宜的青绿作物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原料中的水分含量应在60%-70%之间,这是确保青贮过程中乳酸菌正常发酵的关键条件。如果水分过高,会导致厌氧环境不佳,影响乳酸菌的生长;而水分过低,则会影响发酵效果,导致青贮失败。
其次在制作工艺上,标准强调了切碎长度的重要性。原料应被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这样可以增加原料的表面积,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和发酵。此外,装填过程要快速且均匀,以减少氧气残留,防止杂菌滋生。装填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原料紧密排列,避免空气滞留。
关于裹包环节,标准要求使用专用的裹包机对青贮料进行多层塑料膜包裹。每层薄膜之间需紧密贴合,确保密封性良好,防止外界氧气进入和内部水分流失。裹包后的青贮料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
在青贮发酵阶段,标准建议发酵时间为45-90天。这段时间内,乳酸菌会持续发酵,将原料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降低pH值至4.2以下,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完成青贮过程。
对于裹包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标准提出了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个方面的评估方法。感官指标包括颜色、气味和质地等,优质产品应呈现黄绿色或浅黄色,具有浓郁的酸香味,质地柔软而不黏手。理化指标则涉及pH值、水分含量及营养成分等,其中pH值应低于4.5,水分含量宜控制在55%-65%范围内。
最后,在包装、运输和贮存方面,标准要求采用防潮、防虫害的包装材料,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颠簸,防止包装破损;贮存时应远离热源和潮湿环境,保持通风良好。
总之,《裹包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范》为规范裹包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