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中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的配置技术要求,包括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区域内新型电力系统的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建设与改造。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of New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 Urban Sub-center (10kV and Below)
中国标准分类号:K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77-2023《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设施建设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该标准强调了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根据第5.1条,要求配电网应具备高级量测功能,能够实现电能质量监测和故障快速定位。这表明在设计时需优先考虑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如智能电表、自动化开关等,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依据第6.2条,对于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接入点,其并网点电压等级应与实际负荷需求相匹配,并且需要安装防孤岛保护装置。这意味着在规划分布式能源项目时,必须充分评估接入条件,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再者,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在第7章给出了明确指导。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应按一定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同时鼓励采用有序充电技术来优化用电负荷分布。这一规定旨在满足未来电动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用电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微电网的应用场景。按照第8.4条所述,当负荷密度较高或供电可靠性要求严格的区域可考虑构建独立运行的微电网系统。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局部区域内的供电安全性,并降低对外部主网的依赖程度。
最后,针对通信网络建设,第9章指出配电网中的各类智能设备之间应当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确保各环节间的信息畅通无阻。为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光纤通信线路以及其他无线通信手段的铺设工作,为后续运维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综上所述,《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对配电网建设提出了严格而细致的要求,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对未来电网发展的前瞻性布局。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