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锦鲤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锦鲤的人工养殖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Koi Carp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736-2023《锦鲤养殖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锦鲤养殖过程中涉及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亲鱼培育、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病害防治及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场地选择与设施设备
标准指出,锦鲤养殖场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水质清洁且无污染的地方。养殖场周围应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干扰。对于设施设备的要求,标准强调要配备完善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必要的增氧设备。特别是增氧设备,必须能够满足不同季节和不同养殖阶段对水中溶解氧的需求。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锦鲤养殖的基础环节之一。标准要求亲鱼来源清晰,健康状况良好,并且需要定期检测其健康状态。亲鱼池的面积不宜过小,以便于亲鱼活动。同时,亲鱼饲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以高蛋白、低脂肪的饲料为主,确保亲鱼营养均衡。
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个关键因素。标准建议繁殖期水温维持在20℃至28℃之间,这样可以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此外,繁殖池的设计应当考虑到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以促进卵子与精子的有效结合。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期间,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标准要求每天定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时要注意分量适中,避免过量导致水质恶化。苗种阶段还需要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成鱼饲养
成鱼饲养阶段,除了继续关注水质管理和合理投喂外,还应注意鱼群密度的控制。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竞争加剧,影响锦鲤的健康成长。因此,适时分塘或调整饲养密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锦鲤养殖中的重要一环。标准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食欲减退、体色变化等,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使用药物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药物残留超标。
运输
最后,在锦鲤运输环节,标准强调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方法,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运输前应对锦鲤进行适当的停食处理,并检查运输容器是否密封良好,确保运输途中不会漏水。
以上就是DB11/T 736-2023《锦鲤养殖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锦鲤养殖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养殖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