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体质辨识管理与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管理与服务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Title:Management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医体质辨识管理与服务规范》(DB5117/T 71-2023)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中医体质辨识的管理和服务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中医体质的概念为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综合特征。这一定义强调了中医体质的综合性,不仅包括生理层面还涵盖心理状态。
其次,关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标准指出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法、面谈法以及仪器检测法等。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来收集个体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情绪状态等相关信息。而面谈法则需要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其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仪器检测法则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人体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分析。
在服务流程方面,标准要求从预约登记开始直至后续跟踪服务结束整个过程都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例如,在初次接触阶段,工作人员应当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或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环节,则要确保所有参与人员均具备相应资质且按照既定程序开展工作;最后,在完成初步评估之后,还需定期回访了解服务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此外,对于服务质量控制也有明确要求。一方面,各级医疗机构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以及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等工作;另一方面,则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整体服务水平予以监督评价,从而促进持续改进。
总之,《中医体质辨识管理与服务规范》(DB5117/T 71-2023)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自身健康的认知水平,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