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岩溶山区半枫荷套种地枫皮和黄精立体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条件、种植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岩溶山区半枫荷、地枫皮和黄精的立体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of Semi-beech with Earth Cinnamon and Polygonatum in Karst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40-2023 岩溶山区半枫荷套种地枫皮和黄精立体种植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岩溶山区立体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规程中规定,半枫荷、地枫皮和黄精的立体种植模式应遵循“乔木-藤本-草本”的结构布局。其中半枫荷作为乔木层,要求株行距为4米×5米,种植密度控制在50株/亩左右。这是因为半枫荷生长迅速,冠幅大,能够有效遮荫,为下层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其根系发达,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地枫皮作为藤本层,应沿着半枫荷树干攀爬种植。种植时需在半枫荷树干基部开挖定植穴,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每株半枫荷可定植2-3株地枫皮苗,定植后要及时搭设支撑架,确保地枫皮幼苗顺利上攀。地枫皮与半枫荷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1.5米以上,以便于通风透光和后期管理。
黄精作为草本层,应在半枫荷树冠投影范围内的空隙地带种植。黄精种植密度建议为每亩3000-4000株,具体密度可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调整。种植前要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每穴播种2-3粒种子或栽植1-2个种茎。播种或栽植后要覆盖一层薄土,并及时浇水保湿。
规程还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定期修剪半枫荷过密枝叶,防止郁闭度过高影响下层植物光照;适时松土除草,避免杂草与地枫皮和黄精争夺养分水分;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溉施肥,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防控。
此外,规程指出,半枫荷、地枫皮和黄精的采收时间有所不同。半枫荷一般在种植后8-10年采伐利用;地枫皮可在种植后第3年开始采收,每年采收一次;黄精则在种植后第4年开始采收,每两年采收一次。采收时要注意保护母株,合理轮采,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上述科学合理的立体种植模式和技术措施,可以在岩溶山区实现半枫荷、地枫皮和黄精的高效复合经营,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