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船舶北斗智能数据管理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内河航行的船舶所使用的北斗智能数据管理终端,其他类型的船舶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hip Beidou Intelligent Data Management Termin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35-2023 船舶北斗智能数据管理终端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船舶上使用的北斗智能数据管理终端的技术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1. 定位精度:终端应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具体而言,在开阔环境下,水平定位误差不大于10米;在复杂地形或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水平定位误差不大于20米。
2. 通信功能:终端需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北斗短报文、GPRS/CDMA等无线通信手段。这保证了即使在无GPS信号覆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北斗系统实现数据传输。
3. 电源管理: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提高可靠性,终端的设计必须考虑低功耗特性。例如,当处于休眠模式时,电流消耗应低于5mA;工作状态下,平均电流消耗不超过200mA。
4. 抗干扰性能:考虑到海上作业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电磁干扰因素,该标准强调了终端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这意味着它能够在强磁场、静电放电以及射频辐射等恶劣条件下正常运行。
5. 防水防尘等级:依据IP67国际防护标准,终端外壳应当完全防止灰尘进入,并且可以短暂浸入水中而不受损。
测试方法
对于上述各项技术指标,标准中也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
- 定位精度可通过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验证。
- 通信功能则需要分别测试每种通信协议的实际效果。
- 功耗测量是在特定负载条件下持续监控电池电压变化得出结果。
- 抗干扰试验采用专用仪器模拟各种干扰源进行实验。
- 防护等级测试按照GB/T 4208的规定执行。
这些详细的规范不仅为生产厂家提供了明确的设计指导方针,同时也为用户选购符合需求的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遵循此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我国船舶北斗智能数据管理终端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