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技术要求、工作程序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活动,其他类型污染地块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isk Control of Typical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25-2023《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广西区域内因历史工业活动导致的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工作。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行业针对性,强调了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污染场地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 风险管控:指通过工程措施、制度管理和监测等手段,将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过程。
- 修复目标值:指为保护人体健康设定的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风险评估与管控的一致性。
3. 风险评估
标准要求首先开展详细的污染识别和风险评估,包括污染源分析、暴露途径识别及危害特性描述。特别强调了对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的关注,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
4. 风险管控措施
- 工程隔离措施:如设置防渗层、建立垂直屏障系统等物理隔离方法,有效防止污染物向周围环境扩散。
- 植被覆盖:利用植物吸收或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其迁移可能性。
- 定期监测:规定了监测频率和内容,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 制度管理
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体系,并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还应明确责任人及其职责分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6. 效果评估
在完成初步治理后需进行效果评估,以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污染物浓度下降幅度、生态恢复状况以及公众满意度等方面。
以上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框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居民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