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樟矮化密植造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要求、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油樟矮化密植造林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warfing and Dense Planting of Cinnamon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DB5115T 102—2023)是由四川省宜宾市发布的关于油樟矮化密植造林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宜宾市行政区域内油樟的矮化密植造林活动。这表明规程主要针对的是宜宾地区的油樟种植,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
1. 矮化密植:指通过特定的栽培措施使油樟树冠矮小紧凑,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苗木的一种栽培方式。
2.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油樟株数。规程建议的造林密度为每公顷4444-6666株,具体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三、造林前准备
1. 林地选择:应选在海拔300-8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度,土壤pH值6.0-7.5,土层厚度不少于50厘米的地方。这些条件能够保证油樟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及光照等基本要素。
2.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的方法。穴状整地时,穴规格为50×50×40厘米;带状整地时,带宽1米,带间距2米。整地后要充分晒垡,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四、苗木选择与处理
1. 苗木来源:选用经过检疫合格的一年生或两年生优质壮苗。这类苗木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更好地适应造林后的环境变化。
2. 苗木处理: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根、蘸泥浆处理。修根主要是剪除受伤根系和过长主根,促进新根萌发;蘸泥浆则是为了保持苗木根系湿润,在运输和栽植过程中避免失水过多。
五、栽植技术
1. 栽植时间:最佳时间为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这两个时期气温适中,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2. 栽植方法:采用正方形配置,按规定的造林密度挖穴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与地面平齐为宜,覆土踏实,浇足定根水。
六、抚育管理
1. 中耕除草: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保持林地无杂草。第一次在5月底前完成,第二次在8月底前完成。中耕深度一般为5-10厘米,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根系。
2. 施肥:每年施肥两次,分别在4月上旬和8月中旬。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适量复合肥。每次施肥量视树龄和土壤肥力而定,但不宜过多以免烧根。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油樟树体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七、采伐更新
当油樟进入衰老期或者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时,应及时进行采伐更新。采伐应在冬季休眠期进行,采伐后立即补植新苗,保持林分连续性和稳定性。
以上就是对《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DB5115T 102—2023)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促进油樟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