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青菜膜下滴灌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栽培准备、播种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大青菜的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b-mulching Drip Irrigation of Bok Choy (DB5104T 5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4T 59-2023《大青菜膜下滴灌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大青菜的膜下滴灌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关键条款入手,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地区大青菜的膜下滴灌种植。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作物针对性,确保技术措施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膜下滴灌”、“覆膜宽度”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膜下滴灌”指在地膜覆盖下铺设滴灌带进行灌溉的方式。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术语,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执行偏差。
三、品种选择
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这有助于提高大青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四、整地与施肥
强调深耕细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化肥。具体要求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60公斤。合理的施肥结构能促进大青菜健壮生长。
五、播种与定植
规定采用穴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控制在1.5-2厘米。这一规范有利于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六、滴灌系统安装
要求根据地块大小设置首部枢纽、干管、支管及滴灌带。滴头间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工作压力维持在0.1-0.15兆帕。正确的滴灌系统布局可保证水分均匀分布。
七、田间管理
包括适时揭膜、合理灌溉、及时追肥等内容。特别是在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中后期适当控水,防止徒长。科学的田间管理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
八、病虫害防治
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这样既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九、采收
建议当大青菜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分批采收,避免过度生长影响品质。采收前应停止用药,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内容是DB5104T 59-2023中的核心要点,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显著提升大青菜膜下滴灌栽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