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盘江牛繁殖的技术要求、繁殖管理、饲养管理、品种改良及疾病防控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盘江牛的繁殖与养殖管理。
Title:Panan Cattle Breeding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盘江牛是我国重要的地方优良品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推广这一珍贵资源,贵州省发布了DB5202/T 032-2023《盘江牛繁殖规范》。该标准从选种选配、饲养管理到繁殖技术等多方面对盘江牛的繁殖工作进行了系统性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选种选配方面,标准明确要求种公牛应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体重不低于400公斤,且肢蹄健康无缺陷。母牛则需年满2周岁以上,体质结实,乳房发育良好。选配时提倡近交系数不超过10%,以保持遗传多样性并提高后代品质。这有助于避免因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衰退问题,同时保证后代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
其次关于饲养管理,标准强调饲料应当多样化,粗料与精料比例为6:4,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2%。特别指出在配种前两个月,应适当增加营养供给,确保母牛达到理想体况。此外还规定了运动场面积不得少于每头牛10平方米,并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母牛受胎率及犊牛成活率。
再者,在繁殖技术环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如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时,冻精解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输精位置距子宫颈口约10厘米处。母牛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法结合直肠检查法,准确把握最佳配种时机。对于难产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助产方案,包括局部麻醉、润滑剂使用以及必要时施行剖腹产等应急处理措施。这些细节化的指导有利于减少操作失误,保障繁殖成功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标准还特别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粪污处理设施配套齐全,排放达标;鼓励利用牧草轮作制度改良土壤结构,实现生态循环养殖。通过这样的综合管理,既促进了盘江牛产业健康发展,又兼顾了生态环境保护。
总之,《盘江牛繁殖规范》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南,它不仅涵盖了繁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这对于推动盘江牛保种扩繁、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从业者能深入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维护好这一宝贵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