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从事羊养殖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用于指导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asciolosis in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07-2023《羊肝片吸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羊肝片吸虫病”的概念,即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这一定义有助于区分其他类似病症,并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明确依据。
防治原则
标准指出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环境卫生,定期检查牲畜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例需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检疫与诊断
对于疑似感染动物,标准要求采用粪便检查法或皮下结节活检等方法进行确诊。特别是粪便检查法,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虫卵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这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
关于药物使用,标准推荐使用吡喹酮作为首选药物。成年羊每次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每日一次,连续服用两天。同时强调用药后需观察动物反应,并做好记录以便后续评估疗效。
环境控制
为了减少传播途径,标准建议加强牧场管理,包括定期清理圈舍卫生,避免积水形成,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中间宿主(如螺类)滋生的地方。此外,还提倡轮牧制度以降低环境压力。
健康监测
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标准提出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面体检活动,尤其是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关键时期。通过持续跟踪了解群体免疫水平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调整防控策略。
以上内容涵盖了DB34/T 4407-2023的主要框架及核心要点。遵循此规范不仅能够有效遏制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发展,还能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