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别山牛舍饲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设施设备、饲料与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卫生防疫及废弃物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别山牛舍饲化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bled Breeding of Dabie Mountain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05-2023 大别山牛舍饲化生产技术规程》是针对大别山区牛的舍饲化养殖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规范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大别山区奶牛和肉牛的舍饲化生产管理。其中,“舍饲化”是指在特定的饲养环境下,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环境控制等手段实现对牛群的集中饲养。这一定义明确了适用对象及基本概念,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圈舍建设要求
1. 选址:圈舍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此规定旨在确保牛只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2. 结构设计:圈舍需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设置防暑降温设施如喷淋系统或风扇。同时,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设,以保障牛只安全行走。
饲养管理措施
1. 日粮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犊牛、育成牛、成年牛)制定相应营养需求的日粮配方。例如,犊牛阶段需要高蛋白低纤维饲料促进快速成长;而成年牛则侧重于维持体重和产奶量平衡。
2. 饮水供应:保证充足清洁的饮用水供应,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增加饮水频率并检查水质是否符合标准。
3. 日常观察:定期巡查牛只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体温监测、粪便检查以及行为观察等项目。
疫病防控策略
1. 免疫接种计划:按照当地兽医部门推荐的免疫程序按时完成各类疫苗注射工作。
2. 消毒制度:建立严格的消毒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圈舍内外环境、用具设备等全方位无死角清洗消毒。
3. 隔离检疫:新引进个体必须经过至少两周隔离观察期后方可混群饲养,期间密切监控其健康状态。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中部分内容摘录与分析,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希望上述信息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