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育秧流水线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育秧流水线进行水稻育秧的生产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Seedling Raising with Conveyor Line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674-2023《水稻育秧流水线作业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育秧流水线的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以提高水稻育秧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使用水稻育秧流水线进行机械化育秧作业的技术操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标准在特定地理和生产条件下的适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水稻育秧流水线”、“播种精度”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播种精度”被定义为单位面积内种子分布均匀度的量化指标。这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术语的理解,减少因概念模糊导致的操作偏差。
3. 设备准备
在设备准备阶段,标准要求检查育秧流水线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所有参数设置符合当前种植品种的需求。这一环节强调了设备维护的重要性,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后续作业进程。
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部分指出,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和催芽处理。具体要求包括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此外,还应根据土壤湿度调整种子的含水量,以保证播种后的出苗率。
5. 播种作业
播种作业时,标准建议采用多层叠盘播种法,每层盘厚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以利于种子均匀分布。同时,强调了播种速度与播种质量之间的平衡,推荐速度保持在每分钟20-30盘之间,确保播种精度达到95%以上。
6. 后期管理
播种完成后,需立即覆盖基质并喷洒适量水分,保持基质湿润但不积水。温度控制也是关键,白天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5℃。定期通风换气,防止病害发生。
通过上述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水稻育秧流水线作业技术规程》从设备准备到后期管理都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为提升安徽省水稻育秧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