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要求、工作流程、模型创建与管理、协同工作及交付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工程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规程》(DB34/T 4393-2023)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公路工程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指导。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术语和定义:规程明确界定了“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工作”等核心概念。例如,“建筑信息模型”被定义为包含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数字化表达,用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信息管理。这一定义强调了BIM不仅是三维建模工具,更是一个集成化信息平台。
2. 项目实施计划:规程要求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详细的BIM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范围界定、模型精细度要求、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等。这一步骤确保了所有参与方对项目目标有共同理解,并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3. 模型创建与管理:规程指出,模型应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创建,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规定了不同阶段所需达到的具体模型精度等级(LOD),如设计阶段建议达到LOD300水平,而施工准备阶段则需提升至LOD400。
4. 信息交换与共享:为了促进跨专业间的有效沟通协作,规程特别强调了信息交换的重要性。它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IFC作为主要格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同时,也提醒注意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5. 质量控制与验收:在最后交付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以保证最终成果符合预期标准。这包括但不限于检查模型是否准确反映了实际工程情况、文档记录是否齐全等内容。规程还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帮助各方客观评价项目执行效果。
6. 案例分析:虽然规程本身并未直接提供案例,但其内容框架非常适合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通过结合具体实例来验证上述理论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相关实践方法论。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规程》(DB34/T 4393-2023)从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BIM技术服务于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