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园智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总体架构、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安全保障及运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小学校园智慧化设计与建设。
Title:Design Standard for Intelligent Camp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391-2023《中小学校园智慧化设计标准》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旨在指导中小学校园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融入智能化技术。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总体要求
标准明确提出校园智慧化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注重实际使用效果。例如,所有智能设备必须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同时要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规定。
二、网络基础设施
1. 高速互联网接入
校园内需提供不低于100Mbps的有线网络带宽,并保证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应用预留空间。
2. 网络安全
强调了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系统部署等措施来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三、教室与实验室环境
1. 多媒体教学平台
每间普通教室至少配备一块86英寸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相应的音视频播放装置。对于专业教室如物理、化学实验室,则需要根据学科特点配置专用的教学软件和实验器材管理系统。
2. 空气质量管理
要求安装空气质量监测仪,并与新风系统联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这样可以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
四、安防监控系统
1. 视频监控覆盖率
校门口、走廊、操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必须实现无死角监控覆盖。并且录像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0天。
2. 紧急报警按钮
在每层楼至少设置两个便于快速触发的紧急求助装置,并连接至校园安保中心。
五、能源管理系统
提倡采用智能化手段优化水电煤气等资源消耗情况。比如通过传感器自动调整照明强度或关闭长时间无人使用的电器设备等方式降低能耗成本。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概述,全面理解和实施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每个具体条款。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把握中小学校园智慧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