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护理工作中与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护理行业的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及相关机构在设计、评估和改进工作环境、任务和设备时使用,以减少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风险。
Title:Ergonomic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Healthcare Work - Part 10: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WSJD 14.10-2024《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第10部分“医疗护理工作”的更新中,有一项显著的变化是关于“重复性动作风险评估”的要求。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更加强调了对医疗护理工作中重复性动作的具体量化分析,并提出了更为细化的操作步骤。
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静脉注射为例,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一条文的应用方法。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重复性动作。根据新版标准,任何需要连续多次完成相同或相似的手部、腕部及前臂操作的动作都属于重复性动作。对于静脉注射而言,包括但不限于针头插入、固定、拔针等环节。
接下来,按照标准的要求,应对这些动作进行频率测定。具体做法是通过观察法或者视频记录的方式,统计出每小时或每天内护士执行该动作的次数。假设一名护士平均每天要为30名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则可以初步判断其存在较高的重复性动作风险。
然后,依据动作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评估潜在危害。例如,长时间保持手臂伸展状态会增加肩部压力;频繁用力握持注射器可能引起手腕疲劳。因此,在设计工作流程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身体姿态维持时间,比如优化工作台高度,使护士能够在舒适的位置完成操作。
最后,实施干预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工作设备,如可调节高度的操作台和支撑式座椅;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教授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技术;以及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单一人员长时间从事高风险作业。
通过上述步骤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因重复性动作引发的职业病风险,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健康与效益双赢的目标。